進入夏季,基孔肯雅熱在全球多地呈現頻發態勢,引發公共衛生領域的高度關注。該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通過伊蚊等媒介傳播,患者常出現高熱、關節劇烈疼痛、皮疹等癥狀,部分病例可能遺留長期關節病變,對公眾健康構成嚴重威脅。
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及多國衛生部門通報,東南亞、非洲、拉丁美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成為疫情重災區。例如,印度部分地區近期報告數百例確診病例,泰國、馬來西亞等國也出現局部暴發。此外,歐洲部分國家因氣候變暖導致蚊媒活動范圍擴大,亦發現輸入性病例。
面對疫情擴散,個人與社區需采取綜合措施,降低感染風險。以下是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出的倡議:
一、翻盆倒罐清積水,不給蚊蟲留溫床
室內清積水
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(每星期至少1次),勿讓花盆托盤留有積水。(2)及時清理廚房和衛生間閑置容器、飲水機托盤等積水。
室外清積水
重點排查房屋前后、花園、陽臺、天臺、水池、樹洞、綠化帶等地,及時清理廢棄容器、水養植物的容器、輪胎、雜物、塑料垃圾、竹筒等積水。(2)各種閑置盆罐、飲料罐、食品盒、玻璃瓶等廢棄容器,及時清除丟棄或翻倒過來。
二、積極動手滅蚊蟲,家里家外無死角
家發現有成蚊時,可使用市售有合格證號的殺蟲氣霧劑、蚊香、滅蚊片等衛生殺蟲劑等滅蚊,施藥前先關閉門、窗,施藥后人員離開,0.5~1小時后再打開門、窗通風20分鐘后,人方可進入室內。也可電蚊拍等擊殺。
三、嚴防死守防叮咬,個人防護記心間
室內防叮咬
家居安裝紗門、紗窗(紗網篩目小于20目,即篩孔平均邊長o.9mm),在紗窗上噴灑殺蟲劑效果佳;睡覺時使用蚊帳。
室外防叮咬
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。避免在蟻蟲出沒頻繁的時段(上午7~9點和下午4~6點)在樹陰、草叢、涼亭等戶外暗處逗留。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可使用含有避蚊胺、驅蚊酯、派卡瑞丁、檸檬葉、桉葉油等成分的驅蚊產品。
四、旅途防護不松懈,平安出行才舒心
出行前:提前查詢目的地的基孔肯雅熱和登革熱流行狀況,準備寬松、淺色的長袖衣褲,含避蚊胺、避蚊酯等成分的驅蚊劑等防蚊物品。
出行時:盡量住在有空調或裝有防蚊紗窗的地方,清理居住地室內外(如花盆托盤、水桶、花瓶等容器)的積水;要關好房間的紗門、紗窗,使用蚊帳、蚊香等防蚊用品;于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搽上含有避蚊胺成分的驅蚊劑,并依照說明重復使用驅蚊劑。
歸來后:14天內留意自身健康狀況,若出現發熱、關節痛/肌肉痛、皮疹等癥狀,及時就醫并主動說明旅行史和暴露史。
五、出現癥狀別拖延,及時就醫早治療
市民朋友如果有出現發熱、關節疼痛/肌肉疼痛、皮疹等癥狀,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。特別是近期如有基孔肯雅熱或登革熱流行地區旅居史,或者有明確的蚊蟲叮咬史,可主動向接診醫生說明。
基孔肯雅熱雖多為自限性疾病,但兒童、孕婦及慢性病患者可能發展為重癥。若出現持續高熱、關節無法活動或意識模糊,需立即送醫。目前尚無特效藥,治療以補液、止痛等對癥支持為主,預防遠勝于治療。